文珠教学名师许树妙:唯有深耕,方能精进

无

Body

编者按:三寸粉笔,三尺讲台系国运;一颗丹心,一生秉烛铸民魂。教师是人类灵魂的工程师,是人类文明的传承者,承载着传播知识、传播思想、传播真理,塑造灵魂、塑造生命、塑造新人的时代重任。

 

为表彰长期在教学一线教书育人、辛勤耕耘,有理想信念、有道德情操、有扎实学识、有仁爱之心的优秀教师,2021学年,中文系(珠海)为周建渝、朱崇科、许树妙老师颁发“文珠教学名师奖”。他们不断探索教育教学方法,提升教书育人本领;他们既是同学们的学问之师,更是品行之师。

 

许树妙助理教授曾先后负笈于中国政法大学、浙江大学,2020年正式加入中文系(珠海),开设汉语发展史、汉语史经典文本、古代汉语基础等课程。许树妙精彩的课堂教学、严谨的学术态度和对同学的亲切指导给人留下了深刻印象。本期推送,让我们走近许树妙助理教授,一览她的课堂风采、人格魅力和渊博学识吧!

 

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从“青骄”到“青椒”

       与汉语言文学结缘始于许树妙本科期间在中国政法大学的学习经历。“我记得我大一上的第一门课就是现代汉语”,许树妙回忆说,“第一次课上老师播放了各个地区的方言录音,把汉语方言划分为七大方言区”。那时的许树妙惊奇地发现,她的家乡潮汕虽然地处广东,但在汉语方言地图上却与福建的闽语同源,“就是从那时起我对汉语产生了浓厚的兴趣”。

       进入大三,许树妙赴浙江大学交换,修读了训诂学、音韵学、汉语史等课程,这成为她最终选择学术研究道路的重要契机。“我发现能调动自己的方言来进行音韵学的学习,节省了许多死记硬背的功夫”,语音演变有规律可循,许树妙喜欢上了这门有强逻辑推理过程的学问。

       从中国政法大学、浙江大学到中山大学,进入中文系(珠海)的两年时间里,许树妙完成了从学生到“青椒”的身份转变。如何当一个认真严谨又不失人文关怀的老师,许树妙表示她从博士生导师浙江大学黄笑山教授那里获益良多。“我的导师黄笑山先生是一位非常和蔼可亲的老师,对学生很有耐心,从不会因为我的愚钝或者粗心大意批评我”, 每当遇到教学或与学生交流的问题,她总会想到自己的导师,黄笑山教授的治学方式、课堂准备和与同学们的相处之道都给了许树妙诸多启发。

 

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有温度的教学

       和学生相处时,许树妙总像拂面的春风般温柔可亲,像滋润万物的春雨一样给人以无私的帮助和温暖的关怀。今年,许树妙指导了2位同学的本科毕业论文,往往学生交上初稿,一个星期内就能收到她回复批注版的文档,大到论文框架和研究思路,小到错别字和标点符号,面面俱到十分细致。

       有的同学对自己的论文没有信心,害怕自己提的问题太初级,但许树妙从来不会忽视任何同学提出的问题想法,而是温柔地鼓励他们,帮助大家一起想办法解决问题。也因此,她总被亲切地称呼为“妙妙姐姐”,在每学期的评教留言区,也总能看到文珠学子对许树妙的真情表白:“太喜欢老师啦!我的女神!”、“喜欢妙妙姐姐”、“天南地北,妙妙最美”……

      “基本功扎实” “深入浅出” “生动有趣”也是每学期同学们对许树妙老师的课堂最高频的评价语。在讲授《古代汉语》时,她会画图讲解字形词义的演变,通过一些可视化的方式既兼顾学术前沿和专业基础,也能把晦涩深奥的知识讲得通俗易懂。

       许树妙表示:“好的课堂氛围可以帮助提高课程教学的效果,因此我会适当穿插一些有意思的例子来调节课堂气氛。”许树妙的课堂十分活跃,课下也总有一群人围着讲台提出自己的困惑,有的同学表述不清,许树妙也不打断,而是耐心地听完再一一解答。

       在这样的氛围中,不少文珠学子都对古代汉语产生了浓厚的兴趣,几位修读《古代汉语》课程的同学留言道:“这学期的小组展示环节,从准备到呈现,许老师一直耐心解答我们在查找资料时遇到的困惑,严谨专业,认真负责,我们也感受到了老师日常备课、讲清楚某个知识点的不容易,感谢老师的耐心指导。”  “谢谢老师这学期对我问题细心的解答,希望以后有机会走上研究音韵学的路。”

 

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唯有深耕,方能精进

       如何站稳讲台是年轻老师都需要思考的问题。2020年来到中文系(珠海)后,许树妙主讲的第一门课是《汉语发展史》。面对第一次授课的紧张和忐忑,许树妙选择用充分、精心的前期准备来化解。因为担心正式上课时卡壳,开课前,许树妙自己在家提前试讲了不下三次,“试讲过程中能使自己熟悉教学内容,也能帮助我调整语言表达”,至今她仍保留着这个习惯。

        除了通过反复试讲,平时她也经常在闲暇时旁听其他老师的课程,有什么问题也常与其他老师沟通,从教学设计到大纲布局,从教姿教态到课堂互动,许树妙不断打磨、精进她的课堂教学,“讲台上只有四五十分钟,但讲台下往往需要四五百分钟甚至更多时间来准备。”

       2021学年春季学期,许树妙每周往返于珠海和广州,为南校园新文科实验班讲授大类课程《古代汉语基础》。尽管教学任务繁重,许树妙还是会在空余时间潜心科研,去年她申报的《<切韵>系韵书同义异读研究——以韵系差异为中心》获得了省社科青年项目资助。

       既是青年教师和青年教师专职辅导员也是研究者,许树妙老师用严格的自律和自我要求有条不紊地推动着各项工作。她也经常用自己的经历去给“躺平”或处在迷茫期的学生作示范,“大家都面对着现实的压力,但我喜欢用行动化解焦虑,唯有深耕,方能精进。”